佛寶寺
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
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
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
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
阿育王柱的由來(五):佛教藝術的源起
佛教造像藝術的源起及佛教中央四方的世界觀,是由於阿育王柱的建立。阿育王護持聖教,以正法曉喻子民,將詔令和佛法的精神雕刻在各地的崖壁和石柱上,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「阿育王摩崖法敕」和「阿育王石柱法敕」。代表孔雀王朝文治武功的最高成就,也是轉輪聖王教令天下以正法,成就理想盛世的典範。
阿育王柱的頂端有四隻背相蹲踞的威猛獅王,巍巍聳立於倒置的蓮花之上。其下圓形柱子的周圍,雕刻馬、牛、獅、象四種動物,分別以四個法輪相隔開來。
阿育王柱外觀之各種雕塑,分別表徴如下:
百獸之王的雄獅氣勢威猛,象徴佛陀宣説正法有如獅子吼般,威震四方八面。
蓮花:出汚泥而不染,表徵在紅塵滾滾的五濁惡世中,佛法的清淨無染。
法輪:佛陀宣說正法永不停息,正法之輪常轉,利益眾生。
奔馬:悉達多太子乘騎駿馬逃離王宮,前往修道。
瘤牛:修行者忍苦耐勞,負重修辱。
雄獅:釋迦王族威猛如獅王,佛陀宣流法音像獅吼,震懾十方。
公象:白象隱喻佛陀的誕生;大象表徵大行菩薩之道。
圓柱:阿育王的圓形柱,是表徵佛法的圓融無礙。
四隻獅王、四種動物、四個法輪,代表東南西北四方中央,八面十方的概念。
阿育王發願要在佛陀曾經說法之地,遍立阿育王柱,弘揚佛法,教化人心。西元前二四五年,阿育王無憂與王之戒師憂婆鞠多尊者,來到佛陀誕生之藍毘尼園,建立阿育王柱時,流涙痛哭昏倒在地。
唐三藏玄奘大師到西域取經時,曾來到鹿野苑瞻仰佛陀遺跡,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:「見到阿育王石柱,非常驚喜震憾;在人們的誠心祈求之下,它能顯示眾生的影像以及人生善惡之景。」
興建中的佛寶寺阿育王柱(2013年底)
阿育王柱的由來(四):依法勝 是為最勝
阿育王在其誥諭中寫下「依法勝,是為最勝」的箴言,宣布佛教為國教。護持正法令其流布;廣修寺廟結集經典;施行仁政德被子民。
秉承佛陀眾生平等的理念,阿育王每年都舉行財施、法施兩種平等布施的無遮大會。不論出身貧富,宗教同異,是善是惡,一切人等都没有遮止的作廣大平等的布施。對於外道或其他宗教均以極其寬容之心,給予他們應有的地位,禁止不同教派之間互相攻撃,充分展現佛教平等大悲的基本精神。
孔雀王朝阿育王統治時期,舉行佛教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結集,編纂整理經律論三藏經典,為了防止賊住比丘混進佛教僧團,迎請目犍連之子帝須大長老,召集一千比丘僧息諍,將賊住比丘驅出僧團。此次結集,誦出了南傳巴利藏的論事。又派遣僧團到四方各處傳法,足跡遍及歐亞非世界各地,是佛教從區域性宗教發展成世界性宗教的開始。
阿育王柱的由來(三):佛塔崇拜 舍利供養
為使佛陀的恩澤普利眾生,阿育王取出在佛陀入滅後,王舍城阿闍世王分得的佛骨舍利,再分為八萬四千份,造八萬四千微寶塔安奉。以王能號令鬼神之威權,役使羽飛鬼,各隨光盡處,安立一佛塔,散盡閻浮提。派遣僧侶將舍利微寶塔送往世界各地,大興佛塔供養舍利。
緬甸、斯里蘭卡由阿育王的兒子長老尊者親自帶著舍利寶塔前往,佛塔崇拜及舍利供養蔚然成風。遍佈各地的佛塔,不僅是南傳佛教子民的崇拜中心,對佛陀的懷念也更加具體深刻,將理性的佛教信仰加注了更多感性的宗教情操。
阿育王造浮圖,其數八萬四千,在中國共有十九座。第一座阿育王塔在陜西阿育王寺,周武王時,僧人法阿門為護教傳法而犧牲了生命,在法阿門禮佛誦經的塔底,呈現一朶金蓮花,其上寶匣珍藏著一枚佛指舍利,因真佛顯聖而改名為法門寺,香火鼎盛,被尊為皇家禮佛之聖地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